对“蒜你狠”“豆你玩”等农副产品市场乱象的观察与思考

[来源:四方财务软件] [作者: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盟] [日期:2010-09-29] [热度: ]


对“蒜你狠”“豆你玩”等农副产品市场乱象的观察与思考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普通商品的价格如潮水般涨涨落落是寻常之事。但去年底以来,“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乱象喧嚣一时,甚至出现了大蒜、绿豆、生姜等农副产品价格比肉贵的现象,与菜价、粮价、蛋价上涨相互交织,此起彼伏,成了政府监管的重点,媒体关注的焦点,民众议论的热点。

 

  农副产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市场乱象?多数分析认为,异常气候影响、种植面积减少、产量降低、收储成本增高、出口增加、流通环节增值等是主要原因,一些不良商户的“恶意囤积”又雪上加霜,但除此之外,还应该有更深层次的分析和思考。

 

  首先是投资渠道狭窄。由于投资渠道单一,民间资本投入实体经济的动力不足,大量完成原始积累的民间资本追逐短期暴利,或者进入楼市、股市。近年来,楼市被国家强力调控,股市低迷,在“炒无可炒”的情况下,产地集中、季节性强、总量减少、易保存的农副产品,如大蒜、绿豆等,就容易被游资盯上,造成其价格暴涨,异常波动。今年7月份,国家发改委曾专门查处了一批农副产品投机炒作者。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政府提出了“保增长、扩内需”的宏观应对策略。2009年,我国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9.59万亿元,增速31.74%,比2008年末高13.01%。虽然4万亿投资计划投向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灾后重建等领域,而且国家也一直采取多种措施和监管手段,确保各类资金的专项使用,但在“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的背后,会不会有一些违规资金的“魅影”?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政府相关部门引导机制、监测机制、监管机制的缺位,导致农副产品的产、供、销、价格等基本数据信息不及时、不完备、不对称、不易取得,特别是官方权威数据信息或参考依据的缺失,甚至自相矛盾,严重影响了各类农副产品种植面积的及时、合理调整,造成生产、流通、销售的无序、无助、无奈,影响了供求关系、盈利预期,也为投机炒作预留了空间,最终体现在价格上就是暴涨暴跌。

 

  广大居民的收入并没有随着物价水平“水涨船高”,恐怕也是人们对此类乱象有“切肤之痛”的重要原因。据统计,从1997年到2007年,劳动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近两年来,这种状况也没有明显改观。百姓收入增长低于物价上涨,有时甚至“被增长”,难免会有怨言。

 

  农副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在对大蒜价格调研中我们发现,2010年湿蒜收购价格在每公斤5元左右,而近期市场干蒜价格在每公斤15元左右。考虑种植成本、干湿比例,半数以上的利润归于流通环节,处于产业链最低端的蒜农并没有得到过多实惠。绿豆、生姜以及实行国家最低收购保护价格的小麦等,不同程度存在类似现象。而在发达国家,为确保种植积极性,保证居民必需品的供应平衡,缩小不同环节的利润差距,“免税”和“补贴”是比较普遍的做法,我国在这方面仍较欠缺。

 

  逐利是资本的本质属性,一方面货币大量发行,另一方面投资渠道又相对单一,几种力量交织在一起,资本必然寻找薄弱的突破口。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些问题,或者认识到了而没有下大力气解决问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其结果必然是“按下葫芦又起瓢”,即便不是大蒜,不是绿豆,也会有别的商品被推到风口浪尖。

 

  “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看似事小,折射出的体制、机制性问题影响深远。为此,我们建议:一、尽快建立覆盖面广、真实准确、获取方便的主要农副产品信息网络,合理规划农副产品生产基地,通过政府的服务和扶持,让市场真正起到配置资源的主导作用,实现产销平衡,保持价格平稳。二、在建立公平、合理的市场经济秩序上下真功夫,合理规范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促进民营经济等实体经济的壮大和发展,使各类资本能够合法有序地寻求投资途径。三、加强对国家投资资金的监管,防止和杜绝其违规流入项目外领域;加强对价格串通、哄抬价格等不正当价格行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扰乱市场者”,防止价格暴涨暴跌给社会大众带来伤害。四、完善农副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借鉴发达国家成熟做法,制定基本农副产品目录,建立健全补贴制度,减免种植、流通环节税费,让利于民。五、尽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劳动者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普遍增加劳动者收入,使收入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匹配,并使之机制化、常态化。(河南省物价检查所 王金恩 吴峰/文)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