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已重陷困境-棉价4天上涨20%

[来源:四方财务软件] [作者: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盟] [日期:2010-09-29] [热度: ]


棉价4天上涨20% 行业已重陷困境
 
  新华社信息北京9月26日电 金融危机中,受创严重的纺织业在经历人民币升值、银根收缩、出口退税下调等影响后,如今正承受原材料上涨甚至是短缺的煎熬。然而在原材料高涨的现实下,多个地方政府为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指标,开始大规模拉闸限电,作为耗电大户的纺织企业被列入拉闸限电范围。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纺织业将陷入大面积减产或停产状态,工业与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王伟直言,纺织行业已重新陷入困境。

 

  原材料价格高涨

 

  “棉花价格在4天内上涨20%,很快就要传导到下游了,纺织企业压力会很大。”9月20日,王伟表示。

 

  据工信部统计,前半年,纺织行业利润同比增长61%,然而受成本和限电压力,纺织行业面临前高后低走势。

 

  “现在威胁纺织业的最大问题是原料的成本和数量问题。”王伟表示,近期,他所监控的棉花价格很快从17000元涨至20000元,这给纺织行业带来较大成本压力。

 

  河北石家庄常山恒新纺织公司市场部苏经理正在为棉价的飞速上涨焦虑,“就在最近这4天里,我们采购的4级棉花价格已从18000元涨至22400元,而5级棉花价格也突破了20000元。”

 

  在9月20日前后,美棉期货大幅上涨,郑棉出现涨停。一方面,受累于2008年棉价低迷等原因,棉农种植信心受挫,种植面积减少。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棉花产量640万吨,较2008年减产110万吨,降幅近15%;另一方面,去年新疆等棉花主产区受气候灾害等原因减产近1/4,进一步加剧了供求失衡矛盾。同时,国际棉价也处于上升通道,而印度等棉花出口大国暂停棉花出口,棉花价格短期难以回落。

 

  另外,需求也是棉价上涨的一大原因,我国纺织工业延续了去年下半年的企稳回升态势,2010年1-2月国内纱线产量同比上涨26.52%,企业开工率和订单情况均远好于去年同期。

 

  因为采购了高价棉花,苏经理不得不调高下游纱线出厂价,“对于我们的报价,新客户还没有接受。”他说。“现在最难的是,我们早前签好的订单合约,还必须履行棉花涨价前的价格,这些合约已经排到了12月份。”

 

  在棉价上涨带动下,化纤价格也出现大幅上涨。

 

  在王伟看来,纺织企业面临的不仅是棉价高涨问题,下一步还会遇到棉花供应短缺问题。

 

  王伟的看法和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专家毛树春一致,据毛树春预测,到“十一五”期末,即使棉花种植面积在现有的8000多万亩基础上再增1000万亩,中国棉花年进口量仍需达到450万-550万吨,才能实现产需大致平衡,而此时棉花对外依存度将攀至36%-40%。对于中国纺织工业而言,棉花资源已步入战略短缺期。

 

  “国内棉花短缺除了和天气原因相关外,和农民惜售也有关系,在各类农产品上涨的情况下,农民开始惜售。”一业内相关人士介绍说。

 

  纺织业可能面临停产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近日发布的《2009~2010年度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测评分析报告》显示,服装行业10强企业的平均利润率最高,达10.46%;针织行业10强企业次之,为10.36%。

 

  王伟解释当前纺织服装企业盈利原因,“去年下半年,原材料成本偏低,现在纺织企业加工产品原料多是那段时间采购的,这为今年上半年企业创造很好的盈利空间,现在情况将有很多不确定性。”

 

  一位服装加工商介绍,“去年下半年,羽绒价格是每公斤100多元,比2008年便宜一半,而终端羽绒服的价格没有降,这为我们创造了很好的盈利空间。”

 

  但这样的景象没有持续太久,“现在羽绒价格又涨至每公斤200多元,面料成本也在上涨,加工羽绒服的利润被大大压缩。”据了解,防寒服是2009年利润较高的服装加工产品之一。

 

  有消息称,由于受棉花供应量和价格限制,在山东已上演了中小棉纺厂大面积停产的一幕。

 

  按照涨价规律,棉花涨价带动纱布涨价,再带动到服装涨价,“大概在春节前后就会有所体现。”苏经理表示,“如果下游不能接受高价,那就只能停产和减产。 ”

 

  纺织业减税政策欲出

 

  原料成本压力只是纺织行业面临的压力之一。当前,地方政府受节能减排指标压力,纷纷采取对工业企业限电措施,纺织业加工工厂作为耗电大户,也在限电范围内。

 

  有消息称,在浙江部分纺织企业按照不同设备的耗电量,“根据节能减排要求执行停产50天,加弹机将停产20天”。同时,山东也有19家纺织企业被限电停产。

 

  事实上,早在3个月前,王伟便提到,“年底地方政府为完成节能减排指标将会采取限电行为,尤其针对纺织行业这种轻工业。”

 

  纺织工业一直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年出口创汇额占中国商品出口创汇总额的1/5,全行业就业人口超过2000多万,其中多数为农民工,被认为是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

来源:新华社